东南亚正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重要阵地,其中越南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数据显示,在中国工程机械主要出口目的地中,东南亚国家占据四席(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彰显其战略地位。越南市场对中国设备的依赖,在装载机品类上达到顶峰。
中国市场主导地位显著
越南装载机市场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该国进口总量超4000台,价值近7800万元,规模远超出口(进口量是出口量近16倍)。在这一市场,中国供应商占据绝对主导:贡献了越南进口装载机总量的80%以上,以及进口额的75%,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日本分别占比约15%和10%)。
中国品牌成功的背后
这一市场格局源于供需两端的强烈反差:
1.本土供给能力不足:越南本土工程机械制造业尚处于培育阶段,技术实力与产业链完整性有限,难以稳定供应高性能、高品质且具成本效益的产品。
2.旺盛基建需求驱动:越南政府正大力投资基建(公路、桥梁、地铁、高铁等),国家级项目如南北高铁、隆城机场对包括装载机在内的工程机械需求旺盛且持续。
中国装载机企业精准捕捉并满足了这一市场缺口:
1.价格竞争力突出:尤其对于预算敏感的越南用户,中国产品(特别是二三线品牌)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中国出口至越南的装载机中近九成为全新设备,而日本出口则主要为二手设备。
2.产品线覆盖全面:中国品牌提供从大型基建到中小工程的丰富产品谱系,适配各类工况和从高端到经济型的用户需求。
3.地缘与供应链优势:地理位置邻近大幅降低了物流和时间成本。依托中国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和强大制造能力,能对越南需求做出快速、稳定响应,有效抵御市场波动。
二三线品牌的机遇窗口
越南市场呈现一个独特现象:在装载机领域,中国二三线品牌表现强劲。明宇、雷曼等品牌在进口数量上均占据重要位置,与柳工、徐工等一线品牌同台竞争甚至更为突出。关键在于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点,高度契合越南当前市场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这为部分具备性价比优势的中国二三线品牌提供了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机遇。
长期挑战:本土化转型迫近
尽管目前越南市场的“进口依赖”是其工业化进程暂时落后于基建刚需的体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产品线、供应链”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变局已在酝酿:越南政府正积极推动机械制造本土化政策。中期来看,越南市场很可能向以CKD/SKD(全散件/半散件)组装为核心的本地化生产模式过渡。中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加速完成从“产品输出”向“本土扎根”的战略转变。深耕渠道网络、培育本地供应链将是保障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把握越南基建黄金期
值此越南掀起大规模基建革新与交通建设高潮之际,2025越南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及工程技术展(VRT&CON C.B.M.E)将于11月12日至15日在河内VEC博览中心举办。展会聚焦前沿工程建设装备、技术及供应链合作机遇,搭建全球供应商、越南买家及项目方的高端交流与展示平台,诚邀行业同仁共襄盛举,共享越南基建市场蓬勃机遇。
(文章转载自慧聪工程机械网,原文章标题:这个区域80%的装载机都来自中国?高涨的需求还能维持多久?)